聖若瑟年

聖若瑟

3月19日是聖若瑟瞻禮日。聖經記載,聖若瑟是耶穌的父親,聖母瑪利亞的丈夫。雖然他的名字被列在耶穌的家譜中,但聖經對他的記載並不多,連他的出生及死亡都沒有記錄。

聖若瑟並不富有,是以木匠手藝維生,在納匝肋生活。剛剛新婚的他,得到天使的報夢,他立即義無反顧地遵從,當中包括兒子的名字 – 耶穌,而他更聽從天使的說話,從伯冷移居到埃及,再由埃及遷往加里肋亞。

因為聖若瑟有著無私奉獻精神,所以在1870年,教宗庇護九世宣佈聖若瑟為天主教教會的主保聖人,即守護聖者的意思,瞻禮定為每年3月19日。

而聖若瑟在世時是一名木匠,象徵著勞動者,所以他也成為了勞工者、工會組織等相關的主保聖人。

聖若瑟年
(2020年12月8日 至 2021年12月8日)

教宗方濟各於12月8日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當天公布了教宗方濟各《以父親的心》(Patris corde)宗座牧函,紀念真福庇護九世宣布大聖若瑟為普世教會的主保。

教宗在牧函中欽定,從今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特別的「大聖若瑟年」。 教宗指出:「聖若瑟是個不引人注意的人,他臨在於日常生活中,少言寡語且不露面,但他卻擔任了救恩史上獨一無二的主角。」

堂區於以下的日子7:30pm舉行特別敬禮彌撒,歡迎教友參加

4月19日 (星期一)5月19日 (星期三)
**6月19日 (星期六) 7:00PM7月19日 (星期一)
8月19日 (星期四)9月20日 (星期一)
10月19日 (星期二)11月19日 (星期五)

聖若瑟父親的形象

受愛戴的父親

聖若瑟的偉大,在於他作了瑪利亞的淨配及耶穌的父親,由此他正如金口聖若望所言「參與整個救恩計劃」。

聖保祿六世指出,若瑟在不同的層面具體地表現出其父親的身分:「他將自己的生命成為服務和犧牲,奉獻予與他生命相連的降生奧蹟和救贖使命;透過行使法律賦予的權柄,以其生命和工作全然自我贈予於聖家;他把自己、心靈和所有能力超然奉獻,並將愛置於為使默西亞在其家中茁壯成長的服務當中,在這奉獻和愛內,他把人性的召叫轉化為家庭之愛,作為他超性的責任。」

因著聖若瑟在救恩史中的角色,他是一位常為基督徒所敬愛的父親,從以下各方面就可以看出來:全球有不少聖堂奉獻於他;許多修會團體、善會及教會團體,皆受其靈修精神所啟發,及以其命名。

聖堂

花園道聖若瑟堂觀塘聖若瑟堂
粉嶺聖若瑟堂鹽田梓聖若瑟小堂

學校

堅尼地道聖若瑟書院灣仔聖若瑟小學
彩雲聖若瑟小學觀塘聖若瑟英文小學
清水灣道聖若瑟英文中學青衣明愛聖若瑟中學
馬鞍山聖若瑟中小學

在各個世紀中,各種尊崇他的神聖敬禮。許多聖人都熱心恭敬聖若瑟,其中包括聖女大德蘭,她選擇了聖若瑟為自己的轉禱中保,時常求助於他並獲得所求之恩寵;受這份經驗所鼓舞,大德蘭鼓勵對聖若瑟的敬禮。

所有祈禱冊都包括敬禮聖若瑟的禱文,逢星期三特別敬禮聖若瑟,尤其在整個三月份,傳統上是將這個月奉獻給他。

人們對於聖若瑟的信賴,可概括在「你們到若瑟那裡去」這一表達中,它回顧埃及鬧饑荒時,人民向法郎央求食糧,法郎回答說:「你們到若瑟那裡去,照他對你們所說的做」(創四一 55)。法郎所指之若瑟為雅各伯的兒子,他因為受兄弟嫉妒而被賣作奴隸(參閱:創卅七 11~28),根據聖經記載,他後來成了埃及的總督。(創四一 41~44) 作為達味這位按照納堂先知所應許(參閱:撒下七),耶穌祖先的後裔(參閱:瑪一 16~20),以及納匝肋人瑪利亞的配偶,聖若瑟是連接舊約與新約的樞紐。

溫良慈愛的父親

若瑟看著耶穌一天一天「在智慧和身量上,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成長」(路二 52)。如同上主怎樣對待以色列民,若瑟也怎樣對待耶穌:「教導祂邁步、牽著祂的手、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父親,俯身餵養祂。」(參閱:歐十一 3~4)

在若瑟身上,耶穌看到了天主的慈愛:「就如父親怎樣憐愛自己兒女們,上主也怎樣憐愛敬畏自己的人們。」(詠一○三 13)

在會堂以聖詠祈禱時,若瑟一次又一次聽到以色列的天主是一位溫良的天主,11 「祂對待萬有,溫和善良,對祂的受造物,仁愛慈祥。」(詠一四五 9)

救恩史藉我們的軟弱,「在絕望中懷著希望」(羅四 18)實現。許多時候,我們以為天主只在我們優秀之處工作,但在現實中,祂大部分的計劃往往藉著我們的軟弱而得以實現。故聖保祿說:「免得我因那高超的啟示而過於高舉自己,故此在身體上給了我一根刺,就是撒殫的使者來拳擊我,免得我過於高舉自己。關於這事,我曾三次求主使它脫離我;但主對我說:『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,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。』」(格後十二 7~9)

如果這就是救恩計劃的遠景,我們須學習以深刻的溫良來接納我們的軟弱。12

魔鬼使我們以負面的批判來看自己的脆弱,聖神則將它帶往溫良的光。

溫良是接觸我們內在脆弱的最佳方式,指責和判斷別人往往表露我們無能力接受自己的軟弱和弱點。

唯有溫良能把我們從控告者的羅網中拯救出來(參閱:默十二 10)。如此說明了與天主的慈愛相遇的重要性,尤其在和好聖事之中經驗祂的真理與慈愛。諷刺的是,魔鬼也會向我們講真相,但只是為了譴責我們。我們知道來自天主的真理並不譴責,而是接納、懷抱、支持和寬恕我們。

那真理總是像耶穌比喻(參閱:路十五 11~32)中的慈父一般向我們展示:祂親自前來迎接、恢復我們的尊嚴、讓我們重新振作並為我們歡欣鼓舞,就如那父親所說:「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,失而復得了。」(參閱:路十五 24) 天主的旨意、歷史和計劃甚至透過若瑟的恐懼工作,由此若瑟教導我們,信靠天主包括相信祂能在我們的恐懼、脆弱和軟弱之中工作。若瑟同時教導我們,在生命的暴風驟雨之中,不要害怕讓天主掌舵,有時我們想完全掌控,但天主的視野總是更廣大。

服從的父親

當天主向瑪利亞表明祂的救恩計劃時,祂也向若瑟做類似的事,向他揭示祂的計劃;天主透過夢境向若瑟啟示祂的訊息,在聖經中,天主也曾以這方式啟示舊約子民,作為祂展露其旨意的一種媒介。

由於瑪利亞不可思議地懷了孕,令若瑟深受困擾:他「不願公開羞辱她」,但他決定「暗暗地休退她」(瑪一 19)。在第一個夢境裡,天使幫他解決他重大的兩難問題:「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,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,是出於聖神。她要生一個兒子, 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,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,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」(瑪一 20~21)。若瑟的回應是即時的:「若瑟從睡夢中醒來,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」(瑪一 24)。他以服從去突破困局,並同時解救了瑪利亞。

在第二個夢境中,天使命令若瑟:「起來,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,逃往埃及去,住在那裡,直到我再通知你,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,要把祂殺掉」(瑪二 13)。若瑟不問他將要面臨的困難,就只毫不猶疑地服從:「若瑟便起來,星夜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,退避到埃及去了。留在那裡,直到黑落德死去。」(瑪二 14~15)

在埃及,若瑟懷著信心和耐心,等待天使許諾的傳報,才返回他的家鄉。在第三個夢境裡,神聖的傳訊者天使告訴若瑟,那些謀殺孩子性命的人死了,便命令他起來,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,返回以色列地域(參閱:瑪二 19~20)。若瑟再一次毫不猶疑地服從。「他便起來,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,進了以色列地域。」(瑪二 21)

但在回程途中,「當若瑟一聽說阿爾赫勞繼他父親黑落德作了猶太王,就害怕到那裡去;夢中得到了指示後——這樣發生已第四次——便退避到加里肋亞境內,去住在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中。」(瑪二 22~23)

依照凱撒奧古斯都有關人口登記的規定,眾人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登記,按聖史路加報導,若瑟要從納匝肋往白冷,旅程漫長而艱苦。就在這種境況中,耶穌誕生了(參閱:路二 1~7),祂的誕生,像其他孩童一樣,會被帝國的户籍登記,紀錄下來。

聖路加特別關注到,耶穌的父母遵守了法律上所有的規定,即:耶穌割損的儀式、瑪利亞分娩後的取潔禮、開胎首生的男性奉獻於上主。(參閱:路二 21~24)

在若瑟生命中的每個境況中,他都就答允「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」,就好像瑪利亞領受天使的報喜,以及耶穌在革責瑪尼山園所做的一樣。

作為一家之主,若瑟依照天主的誡命(參閱:出廿 12),教導耶穌服從父母(參閱:路二 51)。在納匝肋隱居的歲月裡,耶穌從若瑟的教導中,學到承行天父的旨意。這旨意就成了祂的日用糧(參閱:若四 34),甚至在 祂人生最困難的時刻,祂來到革責瑪尼的時候,耶穌仍選擇照天父的意願,而不是照祂自己的意願,16 成就了「聽命至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」(斐二 8)。致希伯來人書的作者因此總結出,耶穌「由所受的苦難,學習了服從。」(斐五 8) 從以上種種,可以明確指出「聖若瑟受天主召喚,經由他父職的行使,直接服務耶穌本人和祂的使命:正是以這種方式,他在時期屆滿時對救恩的大奧祕通力合作,他真是一位救恩的僕人。」

接納的父親

若瑟無條件接納瑪利亞,他深信天使的說話。「若瑟的心之高貴品質,使他遵循愛德,這是他從法律所學會的;在今天這個世界,對女性在心理上、語言上和身體上的暴力是如此明顯,而若瑟表現出一個懂得尊重人和優雅的形象,縱使他不明白全局,他仍決定要維護瑪利亞的名聲、尊嚴和生命。在他處於思慮如何作出最佳行動的猶疑中,天主透過啟發他的判斷來幫助他。」

在我們的生命中,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我們不明白的事情。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是失望或反抗,若瑟卻將他自己的看法擱置一旁,好讓奧妙之事彰顯在他眼前,遂欣然接受,負起責任,並讓它們成為他自己歷史的一部分。如果我們不與自己的歷史修和,我們就無法向前邁步,我們將永遠被困於我們的期望和隨之而來的失望之中。

若瑟向我們呈現的靈修之路,並非追求解釋,而是接納。只有從這種接納和修和開始,我們才可以領略一個更偉大的歷史,一層更深入的意義。約伯那激烈的回應,似乎是回答他的妻子反對他要忍受災禍的邀請:「難道我們只由天主那裡接受恩惠,而不接受災禍嗎?」(參閱:約二 10)

若瑟並不是一個被動消極的人,相反地,他是勇敢和堅強的人。聖神賜予 我們的剛毅之恩,透過我們接納生命中的各種事物而呈現出來。只有天主才能賜予我們力量,去面對人生的一切,並坦然接受生命中所存在的矛盾、挫折和失望部分。

耶穌來到我們中間,是天父的一份禮物,為使我們每一位可與自己歷史中的人性修和,縱使我們未能夠徹底明白。就如天主告訴聖若瑟:「達味之子若瑟,不要怕」(瑪一 20),祂似乎向我們同樣地說:「不要害怕!」我們需要將憤恨和失望放下,不帶世俗的認命,卻滿懷望德的剛毅,坦然接受那些確實存在但不是由我們選擇的事情。以此方式接納生命,我們便更能窺探生命蘊藏的意義。如果我們尋獲勇氣,根據福音所教導去做,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可奇蹟般地得到重生。如果現在凡事看似錯繆,或有些事情已不能逆轉,這並不要緊,主可以從石頭地裡湧現出花朵,即使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內心的譴責,但「天主比我們的心大,祂原知道一切。」(若壹三 20)

在此,我們亦再度看到基督信仰的現實主義,它不排斥任何既存的事物,並在它那奇妙和不可逆轉的複雜性中,以其光照和影像去傳遞存在的意義。因此,保祿宗徒這樣說:「我們也知道: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,獲得益處」(羅八 28)。聖奧斯定補充:「即使那被稱為邪惡的(etiam illud quod malum dicitur)。」從這個整體的角度來看,信仰給每一件快樂或悲傷的事情賦予意義。

我們不認為相信等同尋找容易讓人安心的解答;基督教導我們的信仰,是我們在聖若瑟身上所見到的,他不尋求捷徑,反而要「睜開雙眼」面對現實,並為它接受個人的責任。 若瑟以接納邀請我們以他人之所是去接納他,不排斥他,愛弱者為先,因為天主召選了世上懦弱的(參閱:格前一 27)。祂是「孤兒的慈父,是寡婦的保護」(詠六八 6),並命令我們要愛在我們中間的陌生人。我想,耶穌宣講蕩子和慈父的比喻,是從聖若瑟的態度而得到啟發。(參閱:路十五 11~32)

富有創意的勇氣的父親

所有真正內在醫治的第一步,是要接納我們個人的歷史,即是要坦然接受那些在我們生命中不能選擇的事情。然而,必須多加另一個重要元素:富有創意的勇氣。尤其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,它便會浮現出來。當困難在前,我們其實可以放棄和一走了之,或以某種方式處理它。有時,困境會從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去掉一些我們從沒想過的素質。

當我們讀「耶穌的童年史」時,我們許多時候可能會發問,為何天主不以一個更直接和清晰的方式介入。但天主卻透過各種人和事參與其中。若瑟是那位讓天主透過他去看顧救贖歷史伊始的人。若瑟是那真正的「奧蹟」,靠著他,天主拯救了嬰孩和祂的母親。在天之父信任若瑟那富有創意的勇氣所引發出來的行動,他們來到白冷後,發覺沒有客棧可供瑪利亞分娩,若瑟於是找到一個馬廄,並盡他的最大努力,使之變成一個歡迎天主子來到這世界的地方(參閱:路二 6~7)。面對即將來自黑落德的危險,就是殺害那嬰孩,若瑟再一次在夢中得到警示,要保護那孩子,便起來,星夜退避到埃及去了。(參閱:瑪二 13~14)

表面地閱讀這些故事時,我們常有一個世界是由強者和當權者所支配的印象,可是福音的「喜訊」顯示出,對世上當權者的自大與暴力,天主總有方法實現祂的救恩計劃。我們的生命似乎有時也在強權者手中,但福音向我們揭示什麼才最關鍵。納匝肋的木匠若瑟時常信賴天主上智的安排,因此他懂得化難為機,只要我們也運用像他一樣的富有創意的勇氣,天主總能有方法拯救我們。

如果有時主好像沒有幫助我們,這並不表示我們被遺棄,而是祂相信我們有能力去計劃、創造和尋找。 那癱子的朋友們具有同樣富有創意的勇氣,他們為將他帶到耶穌跟前,就從屋頂將他放下去(參閱:路五 17~26)。困難並不阻礙那些朋友的勇敢和堅持。他們確信耶穌可以醫好這人,並「因人眾多,不得其門而入,遂上了房頂,從瓦中間,把他連那小床繫到中間,正放在耶穌面前。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,就說:『人啊!你的罪赦了』」(路五 19~20)。他們找辦法把他們有病的朋友帶到耶穌跟前,耶穌讚賞他們富有創意的信德。

福音沒有告訴我們瑪利亞、若瑟和嬰孩留在埃及多久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們需要食糧以及尋找住所和工作。我們不用想像也可以填補福音所沒有交代的部分。像其他所有家庭一樣,聖家必須面對具體的問題,就好像我們眾多的新移民弟兄姊妹,他們今天還冒著生命危險去對抗災禍和饑餓。在這意義上,為那些因著戰爭、仇恨、迫害和不幸而被迫離開家園的人,我相信聖若瑟確實是他們特選的一位主保。

若瑟參與的每一個事件的結尾,福音都這樣描述,他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,做主指示給他的事(參閱:瑪一 24;瑪二 14、21)。實在,耶穌和祂的母親瑪利亞,是我們信仰最寶貴的富源。21

在救恩計劃中,聖子和祂的母親是密不可分的,瑪利亞「在她的信仰之旅中前進,忠心地堅持與她的聖子契合,直至站在十字架下。」22

我們應反躬自問,我們是否有盡全力保護耶穌和瑪利亞,他們也神妙地被託付予我們的責任、照顧和保護。至高者的兒子以極為軟弱的形態來到人間。祂使自己需要被若瑟捍衛、保護、照顧和養育。天主信任若瑟,就像祂信任瑪利亞一樣,祂從若瑟身上發現他不僅會救她的性命,還會一生為她和她的孩子提供一切所需。從這個角度看,教會的守護者唯聖若瑟是賴,因為教會是歷史中基督奧體的延續,同時,瑪利亞母親的身分是教會母親身分的反映。23 若瑟不斷保護嬰孩和祂的母親,以此不斷保護教會;而我們愛這嬰孩和祂的母親,也以此而愛教會。 這嬰孩就是那位曾說:「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,就是對我做的」(瑪廿五 40)。因此,每一位有需要者、貧窮人、受苦者、臨終者、離鄉背井者、囚犯、病弱者,都是若瑟不斷守護著的那位「嬰孩」。為這原因,聖若瑟被呼求作不幸者、有需要人士、難民、受苦者、窮人和臨終者的保護者。故此,教會不得不首先愛那些最小弟兄姊妹,因為耶穌以他們為先,並認同他們。從聖若瑟那裡,我們必須學會同樣的關心和責任:愛那嬰孩和祂的母親;愛聖事和愛德;愛教會和窮人。這每一個現實,都是那嬰孩和祂的母親。

勞動的父親

聖若瑟的特點之一就是他與工作的關係,自第一份教會社會訓導文件—— 教宗良十三的《新事物》通諭頒布以來,這議題就備受到關注。聖若瑟是一位木匠,他正直地工作以養家糊口,享用由自己勞動所賺取得來的食糧,耶穌就從他身上學會這價值、尊嚴和喜樂。

在我們的時代,就業似乎再次成為一個迫切的社會議題,甚至許多在數十年來享有一定程度的繁榮國家,失業情況也破紀錄水平,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體認,去了解工作所帶來尊嚴的意義,聖若瑟就是堪作模範的主保。

工作是參與救恩工程的一種方式,給我們機會去促使天國臨現,發揮自己的天賦與才能來替社會大眾和人類共融作出服務;如此,工作不僅是個人自我實現的機會,而且它更成就社會的基本細胞——家庭。一個欠缺工作的家庭,特別容易受到困難、壓力、不和,甚至是離異的危害。我們怎能談論人性尊嚴,卻不致力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爭取有尊嚴生計的呢?

無論是何種工作,工作的人是與天主合作,以某種方式成為我們身處世界的創造者。我們時代在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和靈性上的危機,可視作對我們所有人的一種呼喚,去重新發現工作的價值、重要性和必要性,為促成一種沒有人被排除在外的新「常態」。聖若瑟的工作提醒我們,天主自己成為人,並沒有輕視工作。失業問題打擊著許多弟兄姊妹,尤其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更使情況惡化,這狀況提醒我們,要重新審視優先的事項。讓我們懇求聖若瑟勞工主保,幫助我們尋找途徑,去承諾不讓任何一個青年、任何一個人和任何一個家庭缺乏工作!

反映天父影像的父親

波蘭籍作家賈恩‧都布拉辛斯基(Jan Dobraczyński)在他的著作《天父的影子》24中,以小說的形式描繪聖若瑟一生的故事。他以影子的暗示圖像來勾畫若瑟的形象;對於耶穌,若瑟是在天之父地上的影像:他看顧並保護耶穌,為了跟隨耶穌的腳步,從不離開祂。我們想到梅瑟向以色列子民所說的話:「在曠野裡,你也看出上主你的天主在你所走的長途中,攜帶你們,如同人攜帶自己的兒子一樣,直到你們來到這地方」(申一 31)。若瑟以同  樣的方式,終其一生擔當父親之職。25

父親並非天生的,而是要被塑造的。一個男人成為父親,不僅由於他把孩子帶到世界上,更是因為他要肩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。當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的生活承擔責任時,他就以某種方式向那個人行使父職。

在我們目前的社會中,孩子都活得好像無父的孤兒。現今的教會也需要父親。聖保祿給格林多人的忠告,現今還是合用:「你們縱然在基督內有上萬的教師,但為父親的卻不多」(格前四 15)。每位司鐸或主教應該增添如保祿宗徒般的情懷:「是我在基督耶穌內藉福音生了你們」(格前四 15)。保祿也對迦拉達人表示:「我的孩子們!我願為你們再受產痛,直到基督在你們內形成為止。」(迦四 19)

作父親的,意味著要引導孩子進入生活體驗和現實。不壓抑他們,不束縛他們,不占有他們,而是使他們有作出選擇、享有自由和探索新機遇的能力。或許為此緣故,傳統上在提及若瑟時,也把他為父的稱呼冠以「最貞潔」的專稱。這專稱不指純粹情感上的跡象,而是表達一種與占有慾相反的整體態度。貞潔是一種在生活各方面都不受占有慾所控制的自由。只有當愛是貞潔時,才算是真愛。占有慾的愛,最終總會變得危險、束縛、窒息並帶來痛苦。天主自己以貞潔的愛去愛人;祂甚至讓我們擁有犯錯和背叛祂的自由。愛的邏輯往往就是自由的邏輯,而若瑟懂得如何以超凡的自由去愛。他從不將自己置於中心。他懂得謙下自處,把瑪利亞和耶穌的生活置於他生活的中心。

若瑟的喜樂不僅在於自我犧牲,更在於自我奉獻。在他身上,從看不到挫敗,只有看到信任。他一貫的沈默並不指向抱怨,而常表現出信任的具體姿態。今天的世界需要父親,以抵抗專制者,即抵抗那些想占有他人以填補自己空虛的人;它反對那些把權威與專制主義、服務與奴役、對話與壓迫、愛德與福利心態、權力與破壞混淆的人。每一個真正的召叫都是出於自我奉獻,這是單純犧牲的成熟。聖職人員和獻身生活者也同樣需要這種成熟。無論我們的召叫是婚姻、獨身還是守貞,如果只停留在犧牲的邏輯,而未達到自我奉獻的成熟,那麼,這召叫就不能成為愛之美與喜樂的標記,甚至有可能導致憂愁、悲傷和挫敗的危機。

為父者拒絕決定子女生活的誘惑,嶄新的,以及不可意想的遠景就會展開。每個孩子總是帶著一個謎,一些聞所未聞的東西,只有在一個尊重他自由的父親的幫助下才能顯露出來。就是一位父親覺得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教育行動,並完全地活出了父職時,只有當他成為「不必要」時,當他看到他的兒子變得獨立自主並獨自踏上生命之途時,當他置身於若瑟的處境時,像他常常知道那位嬰孩不是他的,僅是委託給他照顧而已。總之,這就是耶穌的意思,祂說:「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,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,就是天上的父。」(瑪廿三 9) 每當我們在行使父職時,我們應時常謹記,這不是行使占有權,而是一個指向更高的父權的「標記」。我們所有人在某程度上都有若瑟的處境:天上唯一父親的影子,「因為祂使太陽上升,光照惡人,也光照善人」(瑪五 45)。也是伴隨著祂聖子的影子。

「聖若瑟年」全大赦

教宗方濟各於12月8日,即聖母無原罪節及教會奉聖若瑟為「普世教會主保」的150週年,公布由今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「聖若瑟年」。宗座聖赦院亦以法令,公布信友在「聖若瑟年」可領受的全大赦。該法令指出:「在教會歷史上,對聖若瑟的敬禮不斷擴展。」法令也鼓勵信友特別效法這位納匝肋聖家之長的榜樣,並仗賴他的代禱,透過祈禱和善行,體驗他們「如何從人類和社會今日處身的苦難中獲得慰藉和釋放。」

獲得全大赦的條件

甲、 基本條件:
不依戀任何罪惡,並領受修和聖事(在履行乙項其中一項善工之前或之後的三週內滿全)、在彌撒中領聖體,及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禱(可以誦念天主經及聖母經各一遍來滿全)。

乙、 須履行以下其中一項善工:
a. 誦念天主經並默想至少30分鐘,或參加至少一天的退省,期間以聖若瑟為默想主題,「為效法聖若瑟的信德,重新體驗我們與天父之間的親情,再度忠於祈禱,以及明辨及依循天主的旨意。」;
b. 以聖若瑟為榜樣,實行一項或神或形的慈悲善工,「以重新發掘靜默、明智行事及善盡個人本份的價值。」;
c. 由家人或由已訂婚的男女一起誦念玫瑰經,「以激勵公教家庭,猶如聖家,重新營造密切共融、互愛和祈禱的氣氛」;
d. 把自己每天的工作託付於聖若瑟的護佑,或以祈禱懇求這位「納匝肋的木匠」的代禱,使求職者能找到有尊嚴的工作,使一般大眾都認同工作的尊嚴,並按工作本身的尊嚴,以及權利及義務的平均分配,來影響社會生活和立法;
e. 誦念拉丁禮傳統的聖若瑟禱文,或拜占庭禮傳統的《讚美集》,或任何其他禮儀傳統的聖若瑟禱文,為內外受到逼害的教會祈禱,並「一如逃難到埃及的聖家,體驗人無論在何處面對危險,痛苦、逃難,或被排斥或被捨棄,天主就在那裏。」;
f. 為敬禮聖若瑟,特別在傳統上紀念聖若瑟的瞻禮或敬禮聖若瑟的日期,即3月19日、5月1日、聖家節,東方禮的聖若瑟主日,以及拉丁禮傳統的每月19日和每個星期三,誦念任何經合法批准的傳統禱文,例如「“啊!真福若瑟,我讚美你”禱文。」,或採用其他敬禮方式;
g. 為病患者:在目前新冠狀病毒疫情的緊急情況下,年長者、病人、臨終者和所有因正當理由不能出門的信友,如放棄對罪惡的依戀,懷着盡快滿全領受全大赦條件的意願,向天主奉獻生活中的痛苦和不適,並以祈禱向「病人之慰」和「善終主保」聖若瑟表達敬意,可獲全大赦。

聖若瑟年禱文

刊登於 26-04-2021 (修訂於 30-08-2021)